报告称人均室内PM2.5吸入量是室外4倍 |
最近,东北地区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接连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。 专家表示,人们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、办公室等室内空间,室内空气污染防控不能掉以轻心,应科学认识、正确使用空气净化手段,为室内空间也戴上“防霾口罩”。 1.净化器显著提升空气质量 “现代人有80%的时间待在室内,当室外污染严重时,室内空气若不做净化处理,不容乐观。”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张林表示。 11月至今1月,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、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室内空气质量调研。张林是这一调研项目的负责人。调研组收集了市407名志愿者累计11万小时的室内数据,公布了《室内空气质量调研的数据分析(Analyse)报告》。 报告显示,采样期间,市室外的平均PM2.5(细颗粒物)浓度为91.5微克/立方米,居民室内空气的平均PM2.5浓度为82.6微克/立方米,处于轻度污染范畴。室内20小时的PM2.5暴露量约为每日总暴露量的82%,而室外4小时的PM2.5暴露量约为每日总暴露量的18%。人均室内PM2.5的吸入量是室外的4倍。 报告显示,与交通主干道的距离会影响室内空气,距主干道“大于500米”“100―500米”“小于100米”的建筑,室内空气质量呈逐级下降趋势。 报告还指出,居住楼层与室内污染物浓度间存在一定关联。采样期间,17层以上在几乎所有室外浓度区间中,都表现出室内浓度的最低值。室外浓度在0―200微克/立方米的范围内,1―8层室内浓度值比较高;在200―400微克/立方米的范围内,9―16层室内浓度值较高。 楼层与室内污染物浓度间存在关联的结论,引发讨论和质疑。南通甲醛检测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或仪器,对空气、水、食品、衣物等含有的甲醛做定量检测。张林表示,报告中呈现的只是采样时间内的数据(data)相关(related)性结果,“楼层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十分复杂,跟季节、楼间风都有关系。想得到更严格的因果性结论,样本量还要不断拓展。这一结果引发了我们继续探究楼层与室内空气质量关系的兴趣,但目前得出结论还为时尚早。” 与交通主干道的距离、楼层等因素,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已明确,但报告(The report)指出,是否使用室内空气净化设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大。开启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,无论室外值如何,室内值始终保持在15微克/立方米左右。 2.摆放位置最好离自身较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赵彬表示,“在门窗全部关闭、没有室内净化的条件下,室内PM2.5浓度是室外的1/3到2/3。PM2.5不会全部沉降或自行消解,这意味着如果不采取净化手段,室内污染浓度最低也有室外的1/3。雾霾严重时,大家还是应该开启空气净化器。” 正确使用空气净化器,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。 赵彬表示,净化器的工作效率取决于洁净空气量(CADR),即单位时间提供“洁净空气”的多少。净化室内空间所需时间=(房间容积/净化器CADR)×(2或3)。“例如,一个40立方米的空间,如果用的是CADR为40立方米每小时的净化器,那么算下来将室内空气净化干净需要大约3小时。建议大家在购买时进行换算,以匹配室内面积。” 空气净化器摆放的位置(position )很有讲究。张林认为,净化器最好离自身所处空间较近。“现在大部分空气净化器监测的是出风口,但是出风口的洁净空气不一定能送到整个房间。PM2.5的悬浮时间相对较长,如果人在客厅,净化器却在卧室,其他房间门也都打开着,人体周围的空气质量就不会得到尽快改善。最好是人在哪里,就把净化器放在旁边,其他不用的房间门都关上,保证自身周围空气的洁净。” 空气净化器要开多久才能起作用?张林指出,数据采样过程(guò chéng)中,观察到净化器开启后的20―30分钟内,室内空气污染不降反升的现象。他推测,这是因为存在室内空气交换过程,导致原本沉降在地面上的较大污染颗粒升到空中,之后污染物浓度逐渐随净化器工作增加而降低。“基于二次扬尘的存在,建议大家开启空气净化器的时间不要短于半小时,而且要保持净化器周边的环境卫生。” 3.室外空气质量不佳可“短开窗、长关窗” 专家建议,不同种类的净化器和不同的使用频率(frequency)会影响滤芯更换时间。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,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话,净化器滤芯最好能几个月更换一次。 “当净化器的容尘率降低到初始效率(efficiency)的80%,或者阻力增加2―3倍的时候,就应该更换了。”赵彬说,“具体判断方法是,如果拆开看,发现净化器滤芯已经变黑,或者用手轻轻触碰,能看到明显的灰尘脱落,就该换芯了。如果闻到不好的味道再换,其实已经晚了。”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张寅平教授也建议,“可以将家用PM2.5检测仪放到空气净化器(Air Purifier)的出风口上,如果发现数字不再降低(reduce)或者降幅很小,就是该更换滤芯的时候了。” 当室外空气质量指数“爆表”时,还要开窗通风吗? 专家表示,即便室外空气很糟糕(terrible),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还是应该择机通风。南通空气检测新装修或新进家具的房子尽量通风。检测时,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,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检测,“氡气”则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小时后进行检测;对采用中央空调的,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检测。这是因为室内污染物并非只有PM2.5一种,密闭门窗虽然能够降低霾对人体的影响(influence),但会让其他污染物,如二氧化碳(CO2)、甲醛(aldehyde)、氮氧化物(nitrogen oxides)等浓度上升,若一直处于封闭环境,没有新鲜空气流通,将危害人体健康。 “实验表明,二氧(Oxygen)化碳(CO2)浓度升高,人会感觉头晕不适。当其浓度达到一定高度时,会对人类认知行为产生显著影响(influence),大脑反应速度将有所下降。人们需要在开窗换气和空气净化中找好平衡。”张林说。 赵彬认为,在室外空气质量不佳时,可以“短开窗、长关窗”。例如,早上起床离开卧室时,可短时间开窗,一旦回到卧室就立即关窗打开净化器。“非常多手机APP可以实时查看室外空气质量,人们可以选择一天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时间通风换气。” 除了正确采用净化手段,人们在雾霾(雾和霾的组合词)天还应注重自身清洁。“由于PM2.5不仅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,暴露在外的皮肤接触也会将污染颗粒带回居住环境,所以从室外回到室内时,最好尽快清洁皮肤、口腔和鼻腔。”赵彬说。 链接 新版《空气净化器(Air Purifier)》国标的核心指标 新修订的《空气净化器》国家标准今9月15日发布,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。南通环境检测中心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、排放量的检测,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,确定环境质量水平,为环境管理、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。简单地说,了解环境水平,进行环境监测,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。 新国标完善了评价空气净化器的两类基础技术指标,“洁净空气量”(CADR)和“累计净化量”。“洁净空气量”是常态性指标,指的是空气净化器“在额定状态和规定的测试(TestMeasure)条件下,提供洁净空气量的能力”,也就是针对目标感染物(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)的净化能力。“累计净化量”是长效性指标,即空气净化器连续(Continuity)工作过程(guò chéng)中,“洁净空气量”衰减至初始值的一半时,累计筛除的目标污染物的总量。“洁净空气量”考察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能力,“累计净化量”从使用寿命的角度衡量了空气净化器的性能。 此外,新国标还增加了易于消费者理解、选购产品(Product)的各类标注标识,如“适用面积”“使用的时长”推导算法及参数说明。同时还规范了产品标志标注中应说明的其他信息,如产品使用、滤材更换(清洗)、日常维护方法等。 甲醛(aldehyde)检测 室内空气检测
|
|
上一条:车内甲醛危害大 想多活几年?先赶紧学会降低车内致癌物含量 下一条:第三方检测快速发展 检测行业换新颜 |